10月27日,为期两天的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·中国万水千帆赛(大理站)在洱海圆满落幕。中国万水千帆赛自去年创办以来,全面面向业余爱好者开放,赛事首创水陆联动模式,覆盖全国各大开放水域,为帆船运动在内陆地区推广开辟了新路径。
曾经作为“小众运动”的帆船如今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?在云南想要学习帆船又有些什么途径呢?开屏新闻记者采访到了此次比赛中的几位参赛选手,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。
与风浪共舞,帆船仿佛我们的人生
“漏风小棉袄队”是2024中国万水千帆赛(大理站)的第一名,队员刘伊龙与帆船结缘于大学时代的一次志愿者活动,后来便把这份热爱发展成了自己的事业。多年来,刘伊龙带领学生参加过国内外不少比赛,见证了国内大众帆船运动的发展过程。
“帆船运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。帆船比赛不仅考验技术,更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。”帆船比赛中瞬息万变的环境,选手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,根据风向、水流等因素,快速做出判断和调整,这对孩子的应变能力、抗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。“比赛中一切都是不确定的,你控制不了其他人,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船,这与我们人生何其相似!”刘伊龙说道。
帆船不只是比赛,也是一种生活方式
“其实帆船上手很简单,一点都不难!只要肯花时间坚持下来很快就能学会。”来自昆明的参赛选手王良钢说,62岁的他已经拥有8年的帆船经验。退休后,他经常和朋友一起玩帆船,享受乘风破浪的快乐。作为一名资深帆船爱好者,王良钢体验过云南省内外的多个水域,他认为云南的水域条件非常适合帆船运动,尤其是抚仙湖,已经有不少俱乐部和ASA国际帆船认证学校。
在刘伊龙看来,帆船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包容性,它既可以是充满挑战的竞技运动,也可以是放松休闲的生活方式。他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帆船运动中来,享受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、享受大自然的乐趣。“我跟女朋友一直有一个梦想,就是将来如果我们有孩子了,能够买一艘船,带着我们的孩子,去到世界各地”。
帆船想开得好并不容易,需要耐心与坚持
云南中体户外运动产业学院是全国首个户外运动产业学院,由云南省体育局、云南开放大学、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。学院从180人中选出了5位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,以及带队老师曾健森参加了中国万水千帆赛(大理站)的比赛,队员们提前到抚仙湖帆船基地进行了多次训练。训练内容包括绳结打法、帆船船体设备认识、风向与船体的关系、升帆降帆等多项基本内容。云南开放大学代表队在大理站比赛中排名第29,作为“临时”从其他运动项目转到帆船运动的队员们来说,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错。
“学会帆船不难,但是要学好还是挺有难度的。帆船运动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,任何人都可以参与,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。”曾健森说。
谈到学习帆船运动期间最大的挑战,曾健森表示,除了在微风环境下启动船只比较困难外,更重要的是在多变的环境中灵活操作,这需要船长和船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,并进行良好的团队协作。“这次帆船赛与其他项目比赛的紧张氛围不同,尽管比赛期间需要一整天待在船上,但可以在紧张的比赛之余欣赏洱海的湖光山色,让这次比赛兼具竞技的激烈和轻松的氛围。”
帆船运动发展迅速,参与人数逐年增多
据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数据,目前全国冲浪、桨板项目消费人群超过100万,整体消费规模超过10亿元。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,共举办20场动力冲浪板、漂流、摩托艇等水上运动赛事,比赛数量同比增长17.6%,充分展示了水上运动市场的活力与潜力。
曾健森介绍,这次参赛的学生对帆船运动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,并有意向考取相关证书,从事帆船运动教育事业。他们看到了帆船运动市场的潜力,以及日益增长的群众基础。
谈到国内帆船运动的发展,刘伊龙表示,近年来大众帆船运动发展迅速,参与人数逐年增多,“我刚工作的时候,当时有一个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,全国只有十几个人参加;到去年这个比赛全国一共有7站,每一站的参赛人数基本都是300人以上”。
他们的故事,也是万千帆船爱好者的缩影,他们共同诠释着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——在速度与激情中,感受自然,爱上生活!
开屏新闻记者 郭明鉴 文 受访者和组委会供图
一审 孙琴霞
责任编辑 猫恩泊
责任校对 罗秋旭
主编 严云
终审 编委 李荣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