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,有了精彩的开幕式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,如何将一场开幕式精准、完整地呈现在全世界的面前,并作为奥运会重要的收入来源,转播团队在期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令人骄傲的是,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OBS(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)电视转播总负责人王丹是一名来自中国的女性。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,包括青奥会,这已是她参与过的第九届奥运会。
6月24日抵达巴黎后,王丹在开幕式所在地特罗卡德罗广场连续工作了整整一个月。直到7月25日通过镜头看到开幕式带妆彩排画面的那一刻,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有所放松。“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工作中出现过这样焦虑的状态了,过去每一次参加大型赛事我都知道,事情一定会按照它既定的方向走下去,但这次,直到昨天晚上看到带妆彩排的画面,我心里才有了谱。”巴黎奥运会开幕式OBS(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)电视转播总负责人王丹 羊城晚报特派巴黎记者 苏荇摄
参与过九届奥运会的转播工作
王丹身形娇小,长相清秀,说话声量不大,语气温柔。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期间,各种沟通电话不断接入,她用流利的英语处理着庞杂的事务,干脆利落。
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王丹,是第一批进入OBS工作的中国员工。她在2005年机缘巧合地向OBS投递了简历并顺利入职,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次涉及大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。从那之后,除了两次因档期冲突错过外,王丹参加了每一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,但每一次的角色都不同。
王丹说:“在夏季奥运会上,水上、陆上运动项目,我都做过。东京奥运会时,我主要负责滑板和小轮车比赛转播。当时,这两个项目是第一次进入夏季奥运会,对我来说也是非常神奇的经历。北京冬奥会时,我担任张家口场馆群转播经理,同时也是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制作经理。我在赛前负责张家口地区山上的项目,包括大跳台滑雪和冬季两项越野滑雪,以及云顶的所有项目。”
此次巴黎奥运会,是王丹职业生涯迄今为止岗位角色最重要的一次。她将负责开幕式以及竞赛场馆所有专属转播团队(包括导播、设备、技术、后勤保障、转播商服务团队)的场馆整体管理。
巴黎奥运会是最骄傲、压力最大的邀约
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打破常规,将举办地从场馆移到更开放的场地,运动员乘坐游船经过塞纳河,并最终抵达特罗卡德罗广场。这样的创意令世人瞩目,但也对转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她说:“在收到邀请后,我非常开心、自豪。另一方面,我也有点犹豫,会考虑我是否真的有能力胜任。毕竟从物理、地理角度来看,它的战线拉得过长,期间涉及人员、设备以及整个场馆的运行情况,肯定会更为复杂。”
语言复杂、文化环境冲突也是王丹考虑的问题。到一个陌生国度,如何将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人员很好地捏合在一起,怎样让整个转播团队有序地展开工作,是王丹必须考虑的因素。
为此王丹做了很多案头工作。她说:“我们会在出发前做足功课,从场馆图纸、制作计划、人员安排等资料,到后勤保障和赛事主办国资料,以及针对安全、媒体和转播商的各种手册,全部需要了解。这有助于我们到达巴黎后尽快与场馆团队建立联系,进入工作状态。”
塞纳河畔,虚位以待 羊城晚报特派巴黎记者 林桂炎摄
尽管准备工作已经很齐备,事实上,到了巴黎后,现实还是和王丹预期的有很大差距。
她说:“这是我从业以来压力最大的一次,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整个制作计划,还包括搭建计划、协调各方面的难度。这次开幕式,我们整个制作转播团队有600多人,专属于特罗卡德罗广场的团队在300人-400人之间,剩下的都是临时支援团队,他们只有在带妆彩排和真正比赛那天才会出现,这意味着他们只有两次或者三次与所有团队磨合流程的机会。从管理角度来看这确实有难度,这是我来到这边之后才逐渐意识到的。”
另外,与组委会的协调,与开幕式团队的协调,需要遵守各层级的规矩,层层沟通导致效率下降也无可避免。开幕式战线拉得长,从场馆运行角度看,涉及的相关部门、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就更为庞大,如何协调OBS内部以及外部各层级的工作,也是一项庞杂的任务,难度前所未有。
她说:“观众看到的仅是电视转播呈现的那一帧帧画面,但这画面背后,我们所付出的、所经历的,也许有朝一日和朋友谈论起来,也都付诸一笑了。”
塞纳河两岸的座位已布置好,到时观众可以在此观看运动员乘船入场 羊城晚报特派巴黎记者 林桂炎摄
作为比观众更早看到开幕式的人,王丹对这场开幕式当然有自己的发言权,在她看来,法国人骨子里随意的浪漫,轻描淡写非常放松的状态,在这场开幕式里体现得淋漓尽致,“这种气质非常舒服,没有整齐划一,只是一种想法,就这样随着塞纳河的流水流进来了”。
来到巴黎一个月,王丹中午常常会到附近的咖啡馆买饭,老板娘每次看到穿着OBS制服的她都很开心,虽然语言不通,但两人总能聊得很开心。“从她的眼睛里,你可以感受到她非常开心。很多巴黎人也是这样,看到我们穿着制服、带着证件,他们会非常热情,即使语言不通,他也想了解你来巴黎奥运会的目的,做什么工作。这些都让我感动。”
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五环标志,吸引路人打卡 羊城晚报特派巴黎记者 林桂炎摄
期待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
王丹的工作性质,决定了她总是漂泊在路上。去年卡塔尔世界杯,她就在场馆转播经理的岗位上工作了七个月,大型赛事转播早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。有时候累了,王丹会有退休的想法,但歇好了又会重整旗鼓。
她说:“作为王丹个人,我很要强,同时我也会提醒自己在工作团队中也代表了中国人,代表了女性。你也能看到,在转播领域里,女性工作人员的比例非常低。从各个层面来看,我都希望通过我一个人的输出或者其他方式,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,更加了解中国女性。”
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OBS(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)电视转播总负责人王丹 羊城晚报特派巴黎记者 苏荇摄
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,不少中国人开始加入到体育赛事转播领域,王丹绝对是做得最好的那批人,也是最为坚持的一个。她将成功的因素归结于几个方面,首先是恰逢其时,她在起步时刚好遇到2008年中国体育赛事转播蓬勃发展的时期;其次,与张艺谋等诸多著名导演共事,从他们身上学到坚持。“搞创作的人肯定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每一个作品,论证、不断推翻,在精神层面也是一种不断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过程”。
因此,王丹在前行的路上,一直遵循“干就完了”的理念,“有赛事就去做。这个世界很小,而且行业相对垂直,你需要不断积累自己的朋友圈和资源,当你参与了足够多的赛事,并且认识足够多的朋友之后,最终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”。
另外,在王丹看来,中国如今在体育赛事转播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,但分量还不够重,“并不是别人有多先进,很大程度上是大家在语言、文化、背景、制作、观念、技术等方面有区别。无论哪个行业,传承非常重要,我很愿意分享我的经验,希望能够提高我们行业的本土制作、输出能力”。
文 | 羊城晚报特派巴黎记者 苏荇 吕航
图 | 羊城晚报特派巴黎记者 苏荇 林桂炎
编辑:龚卫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